江陰中學簡介:
福清市江陰中學在1968年5月,學校改名為江陰人民中學,學生全部“畢業(yè)”回鄉(xiāng)。直至1970年3月才恢復(fù)招生,并把江陰農(nóng)業(yè)中學合并到江陰人民中學。75年9月,學校辦起了高中,這期間,學校又更名為江陰中學。(從77年至81年共辦了五屆高中)。隨著小學升初中學生數(shù)的增加,考慮到人口的分布和學校的布局,71年江陰中學又增設(shè)了田頭分校,開設(shè)了6個教學班。此后校分兩邊(田頭分?,F(xiàn)為江陰中學,高厝初級中學也于86年8月正式獨立)。
江陰原為海島,位于福清市西南30公里處,成柳葉形,楔入興化灣頂部。唐時稱江北為“陽”,江南為“陰”,因位于逕港南,故名江陰。相傳明正德七年(1512年)武宗南游,賜名玉嶼。據(jù)傳,明武宗七年(1512年),正德皇帝下江南游歷棉亭“第一山”(今屬新厝鎮(zhèn)),時值秋夜,月光如水、見島之明宅山上玉石生輝,賜名“玉嶼”,故江陰又雅稱“玉嶼”。1970年在西北角筑海堤接漁溪鎮(zhèn)后朋村陸地;1978年在東北隅筑堤與江鏡柯嶼、墨山村相接;1995年在西南隅又筑海堤連接新厝鎮(zhèn)雙嶼村,至此孤島變?yōu)榘雿u。半島南北走向,長18.46公里、寬3.54公里,總面積69.75平方公里,是全省9個海島鄉(xiāng)鎮(zhèn)中的第一大島。
1960年9月,在黨和人民政府關(guān)懷下,興辦了江陰附設(shè)初中班,校址在占澤中心小學。當時招兩個班,學生116人。1961年9月,江陰附設(shè)初中班改名為福清第十三中學。同年春,印尼愛國僑胞莊景佃先生熱心家鄉(xiāng)教育事業(yè),慷慨捐資6.5萬元,在江陰高厝村興建了一幢教學樓,1962年10月完工,學校遂于同期搬遷到新校址,更名為福清第八中學。當時初中三個年段,6個教學班,師生共300多人。62年至66年,學校處于穩(wěn)步發(fā)展階段,每年按計劃招新生兩個班,師資也逐年充實。